一般而言,科举考试中,如果某人的文章中出现了当今皇帝或本朝历代皇帝名字中的某字,那么你就不要指望自己会高考得中了,因为你已经犯了“国讳”,你的卷子是不合格的,直接就被打入落卷,哪怕你文章写得再好,也不会被录取。 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避讳”呢? 二、什么是“避讳”? 中国古时,为了表达对尊长的尊重,维护其尊严,言谈书写时,遇到君、父、长、上名字中的字,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,而时用别的字代替,或委婉地表述出来,否则就被视为不懂礼数。这种行为方式被称之为“避讳”。 避讳现象中,反应着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影响。 三、避讳的种类 |